2025年9月15日,據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東風本田)可靠消息:原東風猛士科技CEO曹東杰回歸東風本田,推薦擔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經理。
而原執行副總經理潘建新,現調任為東風本田黨委書記、工會主席候選人,依舊是東風本田的領導層之一,潘建新在擔任執行副總時,對于東風本田的穩健發展,起到了關鍵性作用。
雖然本次變動,東本表示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輪崗,確實也并沒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可挖,但我們還是希望從這次變動中,分析出東風本田對于未來國內汽車市場的具體態度。
告別黃金時代,潘建新平穩交棒
國內汽車市場風云激蕩,跌宕起伏,很多汽車品牌在內卷中迷失方向,從而口碑急轉直下。
而東風本田能夠在國內市場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,以及不錯的銷量,其中潘建新確實起到了重要作用,在其擔任東風本田執行副總期間,面對競爭激烈的外部市場環境,積極推動東風本田的產品布局,東風本田一度被稱為最了解中國用戶的合資品牌。
2017年巔峰時期,東風單款車型年銷突破20萬輛,屬于合資品牌的黃金時代持續了整整十年。但2025年的今天,這樣的場景已成絕響。
潘建新在過去五年間,實際上是在為這場巨變做足了緩沖準備。他主導的三項改革——車型年輕化、混動價格下探、經銷商數字化轉型,本質上是在燃油車體系的框架內做極限優化。這種"改良派"策略確實見效:經銷商1.2的庫存系數、85%的經銷商盈利面,讓東風本田在合資陣營中保持相對健康。
在推動產品布局的同時,潘建新還領導東風本田的數字化轉型和產銷體系變革,讓東風本田從營銷模式上,更加適應國內市場。同時,他貫徹并帶領企業實施本土化戰略,在帶領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,還帶領企業積極回饋社會。在新能源時代的大潮下,潘建新在拓展新能源領域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。
可以說,東風本田有現在穩健的經營態勢,潘建新功不可沒。
曹東杰接棒,從"防御性改良"轉向"進攻性重構
從潘建新手中接棒,曹東杰的壓力顯然不小。
不可否認,國內汽車市場已過黃金發展期,各個品牌進入平穩發展階段,而在新能源領域,中國品牌的成績,已超越了合資品牌,而此時合資品牌發展電氣化,面臨壓力重重。
而此時接棒的曹東杰,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要穩定市場,還要帶領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有所增長。
能否肩負這樣的使命,我們可以看看曹東杰曾經的履歷。
曹東杰曾經在東風本田擔任過制造、品質、技術、采購等領域的管理工作,可以說,曹東杰對東風本田的各個領域都知之甚詳,此次回歸,要穩定東風本田的市場,對于曹東杰來說,應該并非難事。
同時,我們從曹東杰的履歷看,他在新能源領域也非常擅長,在擔任東風猛士CEO期間,成功推動豪華電動越野品牌的建設和市場化突破,外界評價曹東杰具有較強的戰略執行力和創新視野。
從本次低調的人事變動來看,東風本田既定的戰略進程不會改變,但企業需要更好的推薦高質量發展,以及完成系能源轉型,而曹東杰,正是符合這個戰略發展的人才。曹東杰的到任,東風本田戰略將加快從"防御性改良"轉向"進攻性重構"。
東風本田有意深耕電氣化市場,下一步就看曹東杰能否再創輝煌。
組織能力的隱形較量
接下來,曹東杰要面臨的挑戰并不小,相比產品戰略,更值得關注的是組織變革。現有體系依然存在著傳統合資品牌的“硬傷”:決策鏈條過長、成本結構僵化。
在猛士科技工作期間,曹東杰主導過組織變革項目,其公開講話中多次提到"打破部門墻"、"組建跨職能攻堅小組"等理念,抽調研發、采購、營銷骨干組成跨職能小組,賦予直接向CEO匯報的權限,采用互聯網企業的OKR考核體系。
在猛士917開發中,這套機制將傳統車企40個月的產品周期壓縮至28個月。如果能在東風本田復制這種敏捷性,將從根本上改變合資品牌"船大難掉頭"的困境。
另一方面,曹東杰的采購管理背景在此刻顯得尤為珍貴,他在猛士時期構建的本地化供應鏈體系頗具參考價值。比如三電系統100%國內采購,與寧德時代建立聯合創新實驗室,對軟件供應商實行"季度迭代"考核等等。
這種"在中國、為中國"的供應鏈策略,可能幫助東風本田將電動車型研發成本降低30%以上。
新勢力最令傳統車企恐懼的,不是產品而是用戶運營能力。理想汽車CEO李想曾說:"我們本質上是一家用戶數據公司。"東風本田現有1200萬保有客戶,但用戶畫像相對模糊、互動頻率低下,曹東杰的任職或許能夠打破這一局面。
如果能將猛士科技任職期間的用戶運營經驗,移植到東風本田后,可能激活沉睡的千萬級用戶資產,對于面臨電動化轉型的東風本田而言絕對是一大驚喜。
綜述
這場人事調整最終指向一個本質問題:合資模式是否還有未來?曹東杰面臨的選擇其實只有兩條路。要么是在現有體系內做電動化適配,風險小但天花板明顯,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要么重構中外雙方權責,從多方面改革調整,打造新合資模式,曹東杰必然會選擇后者。合資品牌正在把最懂電動化的將領,調往最需要突破的戰場,我們可以更加期待東風本田接下來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