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電動化時代還需要內燃機嗎?”近期,這一話題登上汽車領域熱搜榜首位,累計吸引超2400萬次閱讀、5000余條討論。
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攀升的當下,燃油車的存續價值引發爭議:一方面,有觀點認為燃油車將逐漸被替代;另一方面,也有人指出其在特定場景下仍具有不可替代性。而數據給出了更客觀的答案:今年1-8月,國內燃油車市場份額仍在50%以上,超半數用戶仍然依賴燃油車。
正是這樣的市場現狀,讓以上汽為代表的車企堅定選擇“油電同進”戰略,為行業觀察燃油車市場的生命力提供了重要樣本。
燃油車仍占據半壁江山
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,并未如部分聲音預測的那樣“顛覆”燃油車市場,反而因用戶需求的分化而形成了兩者共存的格局。
中汽協數據顯示,今年1-8月,我國汽車國內銷量為1683.6萬輛,其中燃油車國內銷量為874.7萬輛,占比達到52%;8月,我國汽車國內銷量224.5萬輛,燃油車國內銷量107.4萬輛,連續三個月保持增長。這表明,盡管新能源趨勢顯著,但燃油車市場仍然極具韌性。
這種市場韌性的背后,是消費群體的顯著分化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《2025年中國汽車消費趨勢報告》指出,年輕消費者更看重新能源汽車的智能化體驗與使用成本優勢,因此更傾向于選擇新能源車型;而35歲以上、有家庭長途出行需求的消費者,或是對補能效率要求較高的用戶,仍將燃油車作為首選。例如北方冬季,部分新能源車型續航縮水超30%,而燃油車的穩定表現,使其在東北、西北等地區的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在60%以上。
與此同時,燃油車市場本身也在持續升級。隨著消費者對汽車品質要求的提升,單純滿足代步功能的燃油車已難以打動用戶。根據乘聯會發布的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》,燃油車在智能化領域的追趕正在加速,今年前4個月,燃油乘用車L2及以上輔助駕駛功能裝車率就已經達到52%。無獨有偶,佐思汽研《中國汽車智能輔助駕駛技術與數據趨勢月度監測報告(2025年7月版)》也顯示,燃油車L2輔助駕駛功能標配率在40%以上,L2.5功能標配裝配率由去年的0.9%增至1.2%。這一趨勢清晰反映出,燃油車正朝著“高端化、智能化”的方向迭代。
“油電同進”的務實路徑
面對燃油車市場的需求分化與升級趨勢,不同車企做出了差異化選擇。多數車企將資源向新能源領域傾斜,逐步放緩燃油車開發節奏;而上汽大眾等企業則堅持“油電同進”策略,繼續保持對燃油車市場的投入。
為何堅定布局燃油車?上汽大眾領導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多次表明,判斷一款產品是否有價值,關鍵看能否滿足用戶需求,而非能源類型。燃油車是上汽大眾的基盤,上汽大眾不會因為電動化趨勢而放棄燃油車用戶,反而要通過技術升級讓燃油車更符合當下消費需求。基于這樣的思考,上汽大眾一方面繼續發力燃油車優勢,鞏固市場基盤;另一方面也加快在新能源領域的沖刺,期待實現與燃油車一樣的市場地位。
據上汽大眾官方在2025年戰略溝通會上的披露,“油電同進”并非簡單的“兩條腿走路”,而是一套系統性的布局,核心包含三大維度:一是保持燃油車產品的迭代更新,確保技術與配置持續升級;二是完善新能源產品布局,覆蓋不同價格區間和能源類型;三是推動油電平臺技術共享,將智能配置同步應用于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,提升全系產品競爭力。
為落地這一戰略,上汽大眾在產品與技術層面展開了具體實踐。在產品布局上,構建了覆蓋A級轎車、B級轎車、中型SUV等多個細分市場的燃油車產品矩陣:家族8月銷量超2.4萬輛,以6.98萬-15.19萬元的價格區間覆蓋不同預算家庭用戶,持續領跑A級燃油轎車市場;帕薩特家族8月銷量近1.9萬輛,穩居B級燃油轎車年度銷量榜首;途觀家族8月銷量超1.8萬輛,同比增長11.7%,連續兩年位居20萬-25萬合資中型SUV一年保值率榜首;途岳家族8月銷量1.37萬輛,上市7年累計用戶超80萬,成為入門級SUV市場標桿產品的“常青樹”。
技術研發層面,上汽大眾則以“迭代升級”與“技術共享”雙路徑,踐行燃油車的進化。2025年3月推出的途昂Pro,全球首發搭載第五代EA888發動機,最大功率提升至250馬力,百公里綜合油耗降低0.5L;同時還推動油電技術共享,讓燃油車具備媲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體驗。
這一戰略的有效性在8月的銷量數據中得到了印證:乘聯會終端零售數據顯示,當月上汽大眾大眾品牌燃油車終端零售8.54萬輛,環比上升8.1%;1-8月累計銷量66.25萬輛,燃油車市占率達8.76%,較去年同期提升近1個百分點,連續14個月位居單一品牌燃油車市占率榜首。
雙線并存成長期趨勢
諸多跡象表明,任何一次能源革命都需要經歷長期的過渡階段,汽車行業的能源轉型并非簡單的替代關系,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。
未來,隨著電池技術提升和充電設施完善,新能源汽車在一、二線城市、短途代步場景中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。但與此同時,燃油車并不會徹底退出市場,而是將在特定場景中持續發揮價值:在充電網絡尚未覆蓋的地區,燃油車仍是主流選擇;在長途貨運、越野等對動力穩定性要求極高的領域,燃油車的優勢仍難以替代;即使在主流消費市場,對“無續航焦慮”有強需求的用戶,也會繼續選擇燃油車。
對消費者而言,選擇燃油車或新能源汽車最終取決于產品是否可靠、優質并符合自身使用需求。而對車企來說,尊重市場分化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競爭力,才是在行業變革中保持領先的關鍵。
上汽大眾采取油電雙線發展策略,既是對當前市場需求的回應,也是應對行業變革的務實選擇。按照計劃,上汽大眾將在2026年底前推出6款新能源車型,覆蓋純電和增程式等多個品類;到2030年推出超20款新車,構建“全勢能”產品矩陣。這種“不偏科”的布局,既能避免過度依賴單一能源類型帶來的市場風險,也能通過油電技術的協同創新,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的多元化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