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客戶要的不是撞了沒事,而是干脆別撞——這就是安全的進化。”
在領克10 EM-P上市發布會后的第二天,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穆軍在媒體專訪會上侃侃而談,這個過去以安全和性能聞名的品牌,正在經歷一場從鋼鐵硬漢到科技極客的蛻變。
(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穆軍)
2025年的,左手握著CMA架構傳承的操控和安全基因,右手抓著Thor芯片加持的高級輔助駕駛,在傳統與新勢力的夾縫中,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轉型之路。
技術平權的同時,也要領悟用戶需求
今天的汽車幾乎都在說智能化,而高級輔助駕駛功能應該是智能汽車中,最能展示品牌技術實力和市場接受度的重要領域。
“輔助駕駛技術沒有一招打遍天下的。”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、極氪科技副總裁 陳奇表示,針對千里浩瀚H7系統的無圖方案,領克現階段的思路是先把無圖方案做到極致,再用工程化地圖彌補漏洞。
(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、極氪科技副總裁 陳奇)
事實上,這種技術哲學體現在領克的產品矩陣里。H3、H5、H7三個輔助駕駛版本形成梯度覆蓋:入門級H3滿足高速場景,年底交付的H5支持基礎城市NOA,而搭載英偉達Thor芯片的H7已實現園區無圖漫游。這種分層策略背后,是領克對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。
針對領克目前傳統燃油車方面的布局,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穆軍坦言,燃油車的細分市場里面已經沒有太多潛力,而且傳統油車平臺太老,上H5對于買領克03用戶來說過了,可能提供H1或H3,解決高快NOA功能即可。
而且會選擇領克的用戶,往往更加注重品質而非計較購車預算。
以剛剛上市的領克10 EM-P 為例,2025款240四驅Ultra版本拿下85%訂單,甚至這里面有40%的用戶,直接選擇頂配的240四驅Ultra運動版;相反,配置精簡的Halo版僅收獲不足1%的銷量。
可以說,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,驗證了穆軍的判斷:用戶總說“出更便宜版本”,但真出了卻不買。這在某種程度上,也驗證了消費者對于領克的品牌價值、車型品質和技術領先全方面的認可。
開放生態的邊界戰
面對領克未來在不同車型上是否統一采用高通驍龍芯片的提問,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座艙科學家、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 姜軍直言,“吉利是非常開放的生態組合。”吉利會把自己的芯片還有外部的芯片的整個算力,以及整體給用戶帶來的體驗為主,進行不同平臺相關的布局。“我們不會限定只用內部或外部芯片。”
(吉利控股集團首席座艙科學家、吉利汽車研究院副院長 姜軍)
不過,這種開放戰略正面臨現實考驗。有人詢問Flyme Auto2什么時候上Carplay時,姜軍的無奈道出行業現狀,“不是我們不愿意開通,要看對方認不認證我們。”
當友商忙著構建封閉生態時,領克選擇支持安卓、魅族、HiCar及CarPlay全系互聯。“只要對方開放,我們都可以接。”
這種開放性延伸到底層架構。統一OS內核保證技術復用,差異化的UI設計保留品牌調性。在極氪科技合并后,領克更獲得首發Thor芯片的特權,讓領克10 EM-P的5.1秒加速與H7輔助駕駛得以共存。
“精而美”市場的生存新法則
面向接下來的產品規劃,穆軍明確了正在思考“領克向寬”的更高想象力落點:是做兩門敞篷跑車,還是在領克07上推出旅行版?一切皆有可能。這個曾創造領克03+銷量奇跡的品牌,正在將精而美的細分市場成功經驗復制到新能源領域。
這種探索充滿冒險精神。當行業集體沖向家庭用戶時,領克堅持為領克10 EM-P 2025款240 Ultra運動版保留流光金色車漆,結果40%的消費者為此買單。當競品堆砌冰箱彩電時,領克開發出旋轉座椅和電動拖車鉤。
“這些才是能夠帶來更多的情緒價值。”穆軍說。現實中領克用戶也用行動支持這種特立獨行,領克900車主甚至在微博自發回懟差評。
而安全理念的進化最能體現這種“特立獨行”的魅力所在。從CMA架構的碰撞安全,到H7系統的主動避撞;從帶電穿刺測試破除電池偏見,到激光雷達確保暗夜安全。正如穆軍總結的,“智能化是市場大勢,但安全與操控永遠是領克的底色。”
現階段來看,領克的技術轉型似乎找到了最佳平衡點。這個曾經主打性能和安全的新星,在智能化浪潮中既沒有盲目追隨新勢力的激進,也拒絕傳統車企的保守,而是用技術分層策略精準對接不同用戶需求,正在成長為全能型選手。
用陳奇的話來說就是,“車企最有可能成為偉大的科技企業。”而領克,正走在這條道路的最前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