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馳新一代純電技術怎么樣?
奔馳也用寶馬集團的星空車頂?
新一代GLC的智能系統如何?
新一代奔馳GLC發布,采用了復古的前臉造型,BBA的新一代電動車都已經推出,奔馳帶來了哪些新技術?
奔馳新一代電動技術怎么樣?
全新GLC純電版本首發車型為四驅版本,命名為GLC 400 4MATIC,前后雙電機的功率為360kW,配備94度的三元鋰電池,WLTP標準下,續航里程為713公里,如果換算成CLTC,這個數字將進一步增加,續航和自主品牌并沒有差距。
獨特的是,奔馳自研了電機和傳動系統,為后軸的電機搭載了雙速變速箱,這個2檔變速箱可以適應更多的場景,一擋齒比達到11:1,專為起步加速和高牽引力設計,城市路況下響應靈敏;二擋齒比5:1,專門為高速路況設計,優化了高速巡航的能效,高速行駛可以降低電機的轉速,電動車高速掉電快的短板有所彌補。2檔變速箱自動換擋,根據駕駛狀況和駕駛模式智能調整。
由于采用800V架構,充電速度也要比奔馳上一代的純電車更快,支持330 kW直流快充,10分鐘可補充303公里續航,在充電速度方面與自主品牌縮小了差距。四驅車型的前電機還可以斷開,僅用后電機驅動,降低電耗,前后電機均采用碳化硅逆變器。
新一代GLC還可以選裝空氣懸掛和后輪轉向,技術來自奔馳S級,后輪4.5度的轉向角度相當于縮短了軸距,窄路調頭時,轉彎半徑更小。和寶馬的新一代iX3類似,奔馳也著重考慮動能回收,One-Box制動系統可以讓九成以上的剎車通過動能回收達成,回收功率300kW,但這種類似單踏板模式的設計安全層面依舊需要考量。
乘坐感受如何?
基于純電平臺打造的全新GLC座艙內部比燃油版更大,軸距增加84mm,達到2972mm,這讓后排腿部與頭部空間更寬闊。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增加47mm,頭部也多出17mm。后備箱容積570升,放倒后排可以拓展到1740升,和一些自主品牌一樣,奔馳首次帶來前備箱設計,容積128升,長途旅行的行李不怕沒地方放。
相比燃油版,純電車型的整車扭轉剛度更高,從前部結構到后部,奔馳怎加了隔音棉的使用量,懸架與車身之間采用解耦彈性體支座,減少路面振動的傳遞,電機的轉子磁體采用雙V型排列,定子繞組采用弦線圈,這兩種設計的目標都是降低噪音。
奔馳還從寶馬旗下的勞斯萊斯中汲取靈感,帶來了玻璃星空車頂,玻璃表面分9個區域,獨立調節透光度,乘客可以自由控制進光量。到了夜晚,氛圍燈系統可以點亮天窗中內置的162顆星星,形成如夢似幻的星空效果。結合11種可調的氛圍光效,宣告玩氛圍燈那個奔馳回來了。
智能化跟上了嗎?
智能化也是新一代GLC關注的重點,進入車內可以到了一塊MBUX屏幕,尺寸達到99.3厘米,接近1米的尺寸,整合了儀表、中控顯示屏和副駕娛樂三個區域,芯片算力達到每秒254萬億次,確保UI流暢度和圖形渲染的細膩度。奔馳的MBUX系統已進化至第四代,在這一代上,引入了AI人工智能助手。
智駕層面則稍顯欠缺,依舊是視覺感知體系,并沒有加入激光雷達,GLC配備10個攝像頭、5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,支持L2級輔助駕駛,基礎安全功能為全系標配,但更高階的輔助駕駛,比如自動變道、城市領航輔助駕駛等需要選裝。
選車偵探觀點:全新一代奔馳GLC純電車型將在德國不來梅工廠、匈牙利和中國生產,采用新一代的技術,比如800V架構,高壓直流快充,續航和車內的智能化都跟上了自主品牌,同時還有2檔變速箱,更利于高速行駛,新一代的星空頂氛圍燈也是GLC的亮點,短板則是智駕依舊不足,復古的大嘴設計也有爭議。大家覺得新一代奔馳GLC怎么樣?歡迎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