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出爐。4月13日,人民銀行官網發布2025年3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,數據顯示,金融總量保持合理增長,主要指標增速出現回升。3月末,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增長8.4%,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.4%,增速較上月加快,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.64萬億元,同比多增近5500億元。廣義貨幣供應量(M2)同比增長7.0%,增速基本穩定,金融繼續保持對實體經濟穩固的支持力度。
3月貸款增速回升
金融統計數據顯示,3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65.41萬億元,同比增長7.4%。
一季度,人民幣貸款增加9.78萬億元。分部門看,住戶貸款增加1.04萬億元,其中,短期貸款增加1603億元,中長期貸款增加8832億元;企(事)業單位貸款增加8.66萬億元,其中,短期貸款增加3.51萬億元,中長期貸款增加5.58萬億元,票據融資減少5442億元;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866億元。
具體到3月單月來看,人民幣貸款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,均實現明顯多增,在業內看來,在金融體系繼續加大貨幣信貸投放力度的同時,企業、居民等資金需求端出現了更多積極變化,共同推動3月貸款增速回升。
正如權威專家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,3月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速處較高水平,但還未考慮地方債務置換因素的影響。
具體看,去年四季度用于化債的特殊再融資專項債發行超過2萬億元,今年一季度又發行超過1.3萬億元,市場調研初步估算,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1.6萬億元,還原后人民幣貸款增速超過8%,貸款支持力度實際上比統計數據還要更高。
其次,企業有效信貸需求回暖是3月貸款的重要支撐因素。數據顯示,3月制造業和服務業生產經營景氣程度都有提升,其中制造業PMI達50.5%,連續兩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。同時,重大項目建設也在加速落地,百億級以上的大項目增多。
市場人士認為,這些積極因素反映到信貸市場,體現為有效融資需求的回暖。有全國性銀行反映,該行西部地區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進度明顯加快,貸款需求相應走高,年初以來累計向當地重點項目發放的貸款同比增長67%。
房地產迎來“小陽春”
個人住房貸款較快增長,則主要與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迎來“小陽春”有關。
市場機構數據顯示,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躍度都明顯提升,30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整體同比增長20%以上,成交回暖帶動個人住房貸款投放增多。
據央行主管《金融時報》報道,最新數據顯示,3月企業新發放貸款(本外幣)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.30%,比上年同期低約45個基點;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(本外幣)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.1%,比上年同期低約60個基點。
“3月該行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量較上年同期大體翻了一番,提前還款的情況在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后也有較大緩解。”有國有大行東部地區分行反映。
“3月新增居民貸款有所修復,同比多增447億元,主要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531億元。”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,3月包括一手房和二手房在內的整體房地產市場延續小幅回升態勢,加之政策面支持居民中長期消費貸和經營貸投放,共同支撐居民中長期貸款恢復同比多增。另外,3月居民短貸雖同比少增,但少增幅度僅67億元,作為對比,1—2月合計同比少增1898億元,主要原因是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大力提振消費,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擴圍升級,對居民短期消費貸需求有所提振。
消費貸款增勢向好也對近期貸款增長有支撐作用。權威人士指出,近年來我國金融支持有效消費需求的力度不斷加大,銀行也要維持合理有序競爭秩序,防范難以覆蓋經營成本的低價競爭,通過下沉服務、挖掘客戶、做大蛋糕,保持理性定價,促進消費金融可持續發展。還要看到,發展消費金融根本上是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,拓展消費場景,確保消費貸款真正用于支持消費,實現金融支持消費的政策意圖。
未來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
據一季度社融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,2025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5.18萬億元,比上年同期多2.37萬億元。
其中,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9.7萬億元,同比多增5862億元;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967億元,同比多減2490億元;委托貸款增加55億元,同比多增1050億元;信托貸款增加531億元,同比少增1452億元;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5300億元,同比少增202億元;企業債券凈融資5251億元,同比少4729億元;政府債券凈融資3.87萬億元,同比多2.52萬億元;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962億元,同比多199億元。
業內專家分析,社會融資規模的大頭通常是貸款和政府債券,今年3月除了貸款外,政府債券增長較快,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繼續提升。3月政府債券新增近1.5萬億元,同比多增近1萬億元。特別是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的特殊再融資債維持較快發行節奏,短期看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歸還銀行貸款,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,但長期看有利于緩釋地方債務風險,推動融資平臺完成市場化轉型,騰挪出更多地方財力來增強經濟發展動能。
近期財政部還公布將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。業內專家表示,為國有大行補資本,能夠增厚銀行安全墊,更好滿足國際監管要求,同時進一步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能力,預計未來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。
“降準降息”時機成熟
貨幣供應方面,金融數據顯示,3月末,廣義貨幣(M2)余額326.06萬億元,同比增長7%。狹義貨幣(M1)余額113.49萬億元,同比增長1.6%。流通中貨幣(M0)余額13.07萬億元,同比增長11.5%。一季度凈投放現金2498億元。
其中,3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315.22萬億元,同比增長6.7%。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2.99萬億元。其中,住戶存款增加9.22萬億元,非金融企業存款增加1.74萬億元,財政性存款增加8190億元,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增加3090億元。
3月末M2同比增速為7%,連續第二個月持平。王青指出,3月末M2增速保持不動,背后是當月市場主體貸款多增推動存款派生,以及財政穩增長發力導致財政存款同比多減,而受監管新規影響,3月非銀存款繼續較大規模外流;3月末M1增速上行,與當月企業貸款特別是短期貸款大幅多增直接相關,同時房地產市場回暖也帶來一定支撐。當前M1增速仍然偏低,顯示宏觀經濟活躍度有待進一步提振。
展望下階段,業內認為,金融總量增長仍有支撐。4月是傳統的信貸“小月”,疊加當前外部沖擊加劇的影響,業內人士預計部分企業的有效信貸需求可能回落。專家普遍認為,我國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,各方面還會繼續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,助力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,金融部門也在多方施策穩固金融支持力度,支持挖掘國內有效需求,促進金融總量合理增長。
王青則稱,未來,美國“對等關稅”落地,外部波動驟然加大,無疑會加快國內宏觀政策對沖步伐。綜合考慮當前外部經貿環境變化、房地產市場走勢及物價水平,二季度“擇機降準降息”時機已經成熟,落地時間可能提前到4月。
“我們估計,本輪降息幅度有可能達到0.3個百分點,相當于2024年全年降息水平,其中房貸利率會有更大幅度的下調,這是當前推動樓市止跌回穩的關鍵一招;本次降準幅度有可能達到0.5個百分點,釋放長期資金1萬億元,相當于為銀行增加1萬億元的放貸能力。”王青認為,以上降息降準能有效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,激發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,擴投資促消費,提振市場信心,這是當前對沖外部波動最有力的手段。此外,接下來財政穩增長也將在促消費、擴投資方向進一步加力,政府債券融資規模還會處于較高水平,這些都將推動二季度信貸、社融持續提速。